【專心專講】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

36

盧松標 本會社會服務總監

「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上帝。
…… 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出埃及記六章7節

香港特首李家超於八月二十五日出席地區諮詢會後,面見傳媒時李家超針對經濟現況,稱香港正值轉型期和洗牌期。事實上,香港確實各方面正處身於轉折期,無人可以作準確預測未來發展方向,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轉變是開闊的,充滿變數及不同的可能性;若只顧沉溺懷緬過去,無助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過去幾年,除了社會運動及疫情對香港構成了衝擊外,還有就是人口的轉變。移民潮加劇了人口老化和低生育率問題的嚴峻性,使情況變得更尖銳。為填補人口流失,現政府積極推出不同的新政策,當中主要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吸納內地年青家庭移入以緩解勞動人口的萎縮。根據政府統計處公佈,二零二三年至二零二四年一至六月,單就以上四項計劃,在短短一年半期間,共獲批輸入人口超過124,800,當中還未計算攜同到港的受養人人數。如加上每年約六至七萬持單程通行證抵港人士,推算由回歸至今,新香港人(一九九七年後由內地移港居民)佔香港總人口比例接近三分之一,未來幾年有關數字會不繼增加。

當然不是所有獲批家庭都會落戶香港及留港發展,他們的流動性相對較高,是否在香港安居樂業,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可能有些只為過客,以香港作為移居外地的跳板,亦有些視香港為賺錢工場,以跨境勞工作業方式,早出香港晚歸內地,或以出差心態,每逢週末和公眾假期便回歸內地與家人重聚,當然亦應有為數不少的是舉家遷徙,落戶植根香港。

在過去香港亦曾經歷不同變遷和轉折,如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是一個難民社會,隨著戰後人口膨脹,百多萬內地難民湧入,不僅對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同時也對已不勝負荷的房屋問題,百上加斤。及至六十及七十年代香港面對偷渡潮的衝擊,大量內地同胞離鄉別井,逃港落戶,對當時漸趨穩定的整體社會造成極大衝擊,無論在經濟、就業、民生、房屋、教育、醫療及治安,都有極大震動。就在社會出現危機之際,香港教會卻願意肩負起時代角色,以傳道服務為志,傳揚福音與關懷社會,在教育、醫療和社福扮演開拓者和先行者的角色,義不容辭地去為香港社會紓憂解困。 未來數年香港正處身於歷史的轉折點,香港教會更應擔當起上主賦予的職責和使命,把握時代的機遇,在回歸五十年屆滿前,為這群藉著上帝恩典帶領在城市中相遇的新香港人,無論他們是寄居或落戶,都能藉著教會的服事和宣講,讓他們能領受福音,感到被愛、被照顧和被關顧,最終使他們成為上帝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