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幹事心聲】敬悼教宗方濟各:上主之僕人與可親的群眾領袖

97

王家輝牧師

二零二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梵蒂岡安息主懷,享年88歲。相信他的離世不僅令全球天主教兄姊感到悲痛,也讓無數敬仰他的人感到無限惋惜。作為一位以謙卑、勇氣和愛心著稱的教宗,方濟各以其對貧窮者的關懷、對教會改革的堅持以及對人類團結的呼籲,留下了深厚的靈性遺產。

教宗方濟各與香港基督新教的深刻連繫

教宗方濟各與香港基督新教的關係尤為特別。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與天主教香港教區基督徒合一委員會曾分別於二零一七年、二零一八年和二零二四年合辦「合一之旅」。在三次的旅程中,團員均有機會近距離跟教宗方濟各接觸和合照。首兩次是在「公開接見­」(public audience)之後,而最後一次更是以「私人接見」(private audience)方式進行。

二零二四年五月二十二日,我以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身份向教宗方濟各介紹「合一之旅」的團員、目的和主要行程,並請他為香港、澳門及內地的人民和教會禱告。雖然教宗有翻譯人員在旁協助他,但為了更加直接跟我們對話,所以他跟我們便全程以英語交流。他的親切、幽默和睿智令我們印象難忘。交流完畢之後,我亦代表整團人向教宗送上禮物,以作留念。

他鄭重提醒我們,團結與共融是教會使命的核心之一,即使在全球宗教和政治環境複雜的背景下,仍要致力於搭建橋樑而非壁壘。

勇於改革:改變教會固有的面貌

教宗方濟各被譽為當代最具進步精神的教宗之一,他的改革魄力令人欽佩。其中較顯著的例子是他對教廷財務與行政結構的徹底整頓。他於二零一四年提出設立經濟秘書處(Secretariat for the Economy),以確保教廷的財務透明和問責制,解決了長期以來因管理不善所引發的爭議。此外,他在二零一三年頒布的《福音的喜樂》(Evangelii Gaudium)宗座勸諭中,呼籲教會放下官僚作風,成為一間外展的教會,深入貧窮與邊緣群體。這一願景不僅改變了教會的運作方式,也激勵了全球信眾以行動活出福音精神。

另一個改革亮點是他對家庭牧靈的重新定位。二零一五年和二零一六年的世界主教會議聚焦於家庭議題,促成了《愛的喜樂》(Amoris Laetitia)的發布。這份文件以更包容的態度回應離婚與再婚信徒的牧靈需要,允許在特定情況下領受聖事,打破了過往的僵硬規範。這些改革雖然引發爭議,卻展現了教宗方濟各敢於正視挑戰、尋求慈悲與真理平衡的決心。

勇於承擔:為教會的錯誤負責

教宗方濟各的另一大貢獻是他對教會在歷史上造成的錯誤能坦誠承認,特別是在性侵醜聞和殖民時期的不公義問題上。他多次公開為教會的失誤道歉,並採取實際行動。例如,二零一八年,他承認教會在處理智利性侵案件中的嚴重失當,並會見受害者,承諾加強保護措施,結果當時在智利的所有主教也要自行請辭。此外,他在二零二二年訪問加拿大時,為天主教會在寄宿學校對原住民兒童的傷害公開道歉,稱之為「災難性的錯誤」。這些舉動不僅彰顯了他的謙卑,也為教會與受害者的和解踏出重要的一步。他的坦誠讓教會更有勇氣面對過去,從而重建眾人對教會的信任。

作為群眾領袖的艱難

儘管教宗方濟各已作出多方努力帶領教會變革,令人寄以厚望,然而不同的非議仍然存在。例如:他對同性戀問題的取態、曾拒絕接見陳日君樞機、對於中梵關係的考量等。我認為作為一位全球宗教的領袖,同時也具有極大的政治力量的領袖,教宗方濟各需在複雜的地緣政治與宗教局勢中權衡利弊,必定無法滿足所有期望。既作為上主的僕人,亦是群眾的領袖,最重要的還是向上主交賬,而非尋求世人的全然認同。這樣的難處,我是可以想像到的。

永恆的遺產與安息

教宗方濟各的一生是對福音的忠實見證。他以謙卑的姿態走進貧民窟,以勇氣挑戰教會的陳規,以愛心擁抱被邊緣化的人群。正如羅馬聖教會總司庫法雷爾樞機所言,教宗方濟各「教導我們以忠誠、勇氣和大愛活出福音的精神」。他的遺體安葬於羅馬聖母大殿(是百年來首位葬於梵蒂岡以外的教宗),象徵他回歸天國,與上主同在。

在教宗方濟各離世的前一天(基督復活節),他仍然勉力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發表「致全城與世界」(Urbi et Orbi)演說,接受信眾的祝福,並祝大家復活節快樂。可是相隔一天,他就離世了。讓我想起西面抱著仍在強褓中的耶穌,然後稱頌上帝說:「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容你的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啟示外邦人的光,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路二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