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僕之言】人工智能隨想

112

李敏慧宣教師 合一堂香港堂

在一個人工智能業界研討活動「AI Ascent 2025」中,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發現不同年紀的人如何運用ChatGPT的方式也有不同,他形容20 至 30 歲的人通常視ChatGPT為他們的人生顧問來應對人生的重要抉擇。這發現令筆者甚為深刻,人工智能有甚麼特性值得人類信任,而令他們將人生重要抉擇也向它們尋求答案?人類一直有尋求引導的傾向,由古時尋求神明或宗教領袖的啟示,然後在知識啟蒙的時代會尋求師長或社會領袖的指示方向,及至資訊的年代轉而尋求媒體或網絡的支援,現在轉而向人工智能尋問,原來也不算新鮮事。而正是這種現象,讓我們看到人類的信心如何隨著時代而有所遷移,這種信心的遷移,其實也同時意味人類曾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信心危機。

大部份人工智能聊天平台之所以被信任,或許是因為人們認為它對人的要求似乎沒有批判立場,回應亦沒有突兀的植入式廣告,對提問亦沒有政治審查,不會秋後算帳,回應的語態積極而平實,會將所不知道的、有錯誤的或可能的地方也告知使用者,令人可以清楚它的限制。當然,以上形容不一定是所有人工智能的用家一致的體驗,也有不少人會擔憂「智能叛變」成真而抱審慎態度,但人工智能確實已被視為可靠的伙伴是不爭的事實,筆者會形容這是人類經歷信心危機過後的再一次「信心遷移」。

教會內的信徒其實也經歷信心的遷移,牧者、領袖的言行舉止,他們對聖經的解釋、運用,在教會組織架構內的操作、維護,面對社會、世界的態度,都可能令信徒、甚至全職同工面對信心危機。在雨淋、水沖、風吹的日子,就是考驗根基的時候,若是倒塌得很大,必然是根基出了問題。教會往往被詬病的,不只是個別信徒的行為操守,而是背後造成問題或是容許問題存在的信徒群體,口稱基督為主卻沒有遵行耶穌的教導。過去的日子,或是被私慾迷惑而順從了人的意思,或是閒懒地因循守舊,或是邪惡的平庸對罪惡麻木,或是自以為義而拒絕檢討過失等等,都是教會應當面對的問題。悔改不單單是個人的責任,教會群體也不能逃避需要共同承擔的罪債。 最近有機會讀到初期教會出現沙漠修道者及家庭修道院的歷史,背後是因為敬虔的信徒無法忍受教會被政權所接納後的世俗化,他們眼中的教會不再是為公義和真理而背起十架的群體,並不顧惜羊群,更成為逼迫信徒的一份子。看教會過去的歷史千瘡百孔,每一個忠信門徒都在窄路上有難以言盡的辛酸,唯有信靠賜恩惠平安的主,以祂的信實為糧,才能持守美善。真正信靠耶穌基督的、聽從祂聲音的人,必仔細分辨牧羊人的聲音,聖靈也必幫助羊聽從好牧人的聲音,帶領羊遷移至真正被聖靈充滿的群體之中。面對羊圈以外充滿信心危機的羊群,但願教會能成為謙卑的群體,在世上充滿組織性、制度性的罪惡之中向耶穌基督這「道路、真理、生命」尋求悔改之道,在上主恩典的饒恕中彼此洗腳,在聖靈的啟示中切實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