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廬】寂寞Lonely vs 孤獨Alone

18

李瑞蓉 本會家庭支援服務中心輔導員

暑期期間,看了一齣話劇《K城故事》,講述一位名叫Forget Me Not(毋忘我)的女孩,她生活在一個人人也有手機可互相溝通,但人與人關係卻疏離的世界。大家都在忙碌喧囂的城市生活中「忘記」自己、「忘記」對方,彼此成為「被遺忘者」。話劇中有一句獨白:「我變得越來越無話可說,但是我仍然需要一部手提電話。」這會否也是我們內心微小的呼喊?這呼喊是否代表我們內心有一份隱隱的寂寞lonely?

我們手機裡可能有很多通訊或社交軟件,有WhatsApp、Signal、WeChat、FB、IG、小紅書、Threads等,可以較從前更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更方便與人聯繫。在這些通訊及社交軟件裡頭,我們可能有很多聯絡人,每日也接收或回覆多個訊息。我們生活日常無論是面對面或是在網絡上,也與人有不少接觸與互動,但今天的我們卻比從前更覺寂寞。我們認識很多面孔,有很多同伴,但又似乎不曾擁有多少真正的關係。即使有朋友,也可能覺得寂寞…⋯。

那寂寞是甚麼?

曾在網絡上看到這樣的一句話:「Being alone does not mean you are lonely, and being lonely does not mean you are alone」(孤獨並不代表你寂寞,寂寞並不代表你孤獨)。當你孤獨一人時,若內心覺得有人記掛你、想念你,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或許你並不感覺寂寞。相反,若內心一直覺得無人關心你、無人明白你,甚或覺得自己不重要、無價值,自己也不喜歡自己,即使身邊有很多人圍繞你,你也會覺得寂寞。

寂寞…⋯不是因為身邊沒有人。

寂寞…⋯是即使身邊有個人,但因為內心覺得自己不被關心、不被明白、不被重視,所以覺得寂寞。

要抵禦寂寞,我們需要與他人結連,尋找一份歸屬感。

寂寞不單單是一種感覺,寂寞是提醒我們要與人建立關係,要讓心裡有一個歸屬,知道「別人心裡有一個自己」。這需要我們主動與人連繫,發展友誼。我們不可一直呼喊:「我很寂寞!我沒朋友!」卻不願與人結連。關係是一種「往還」,唯有主動參與往往還還的交往裡面,我們才能結交真正的朋友,治癒寂寞!

另外,要抵禦寂寞,我們需與自己結連,為自己「刷存在感」。

很多時候,存在感總被誤以為是尋求關注,但我們每人心底也有被關注的渴望。被關注其實是讓我們知道自己重要,所以存在感關乎我們的自我價值。當朋友未能立刻回覆你的訊息,你會否容易感到被忽略?當朋友似沒留心聆聽自己的分享,你會否容易覺得被討厭?這些容易被觸動的感覺,會否源於自己的脆弱和不安全感,就是自己也看自己不重要、沒價值?其實寂寞是叫我們與自己結連,幫自己刷存在感,就是好好發掘和重拾自我價值,特別是留意值得自我欣賞及肯定的地方。這不是叫你自high、自誇,而是看自己合乎中道,以致我們「心裡有一個自己」,懂得自我肯定、愛惜自己!

願我們在忙碌喧囂的生活中,既不失落與人的連繫,也不失去與自己的結連!